提起「红眼病」
很多人都不陌生
觉得是普遍的急性结膜炎
自己买点眼药水滴一滴
过段时间就好了
并未放在心上
但你知道吗?
有一种「红眼」
是由葡萄膜炎引起的
它会反复发作
治疗不及时,可致盲
10%~15%的失明
源于葡萄膜炎
葡萄膜炎是发生于眼睛葡萄膜、视网膜、视网膜血管和玻璃体的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和类型多达100余种,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眼病。因诊断和治疗相当棘手,被称为“眼科中的一块硬骨头”。任何人都可能患上葡萄膜炎,但以中青年患者居多。
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目前葡萄膜炎患者超300万,50岁以下患者约占86%。此外,由该病引起的致盲人数约占总数的10%~15%,因此有人将葡萄膜炎形容为悄悄致盲的“红眼病”!
为什么会引起葡萄膜炎?
葡萄膜炎发病机制复杂,病因多,可能是感染、自身免疫性或炎症性疾病等。例如:
病原体感染:由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引发;
全身性疾病:许多患者的葡萄膜炎也可由自身免疫性疾病、风湿性疾病或全身炎症性疾病引起,如炎症性肠病、结节病、白塞病等;
药物:某些药物沉积在葡萄膜内,也能引发免疫反应而导致葡萄膜炎症,如西多福韦、利福布丁等;
因此,有些患者晚上睡觉一躺下经常就觉得腰背痛、屁股痛,或是平日里经常出现关节疼痛、眼睛干涩,都需要警惕是风湿免疫病引起的葡萄膜炎,并建议及时到风湿免疫科就诊。
葡萄膜炎有哪些症状?
葡萄膜炎种类繁多,按照病变部位可分为:前部葡萄膜炎、中间葡萄膜炎、后部葡萄膜炎和全葡萄膜炎四大类。根据炎症性质可分为:肉芽肿型葡萄膜炎、非肉芽肿型葡萄膜炎。
其中,
前部葡萄膜炎:包括虹膜炎、前部睫状体炎、虹膜睫状体炎三种
主要表现为,眼睛发红、眼痛、怕光、流泪、看东西雾蒙蒙;
中间葡萄膜炎:炎症累及睫状体平坦部、周边部视网膜、玻璃体基部
主要表现为,眼前黑影、视物模糊、暂时性近视
后部葡萄膜炎:炎症累及玻璃体膜以后的脉络膜、视网膜组织
主要表现为,视力较之前下降、视野中有暗点、眼前黑影飘动
全葡萄膜炎:指前部、中间、后部葡萄膜炎的混合型。
主要表现为,视力较之前下降、视物模糊、眼前黑影飘动、持续性眼红
此外,如果葡萄膜炎不治疗或者治疗不及时,还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青光眼、白内障、视神经损伤、视网膜脱离、甚至失明;
如何区分红眼睛和葡萄膜炎?
红眼睛,也就是医学上所称的结膜炎,它和葡萄膜炎都可以表现为眼红。
但是结膜炎患者除了出现眼睛红,还会伴有眼痒、眼屎粘糊,视力一般不会受影响,且这种眼病有传染性,治疗及时较快便能好转;
而葡萄膜炎不仅表现为眼红,还伴有其他症状,如疼痛、流泪、畏光、眼前有黑影飘动,多数情况下还会出现视力下降。如果眼红的同时还有上述症状,就有可能得了葡萄膜炎,须及时就医。
除此之外,急性充血性青光眼也能表现为红眼,但多有明显头痛、眼酸胀剧痛,视力迅速下降甚至失明。且局部用药与葡萄膜炎相反,要使用缩瞳剂降眼压,并需尽快手术治疗。
因此,当发现眼睛发红时应尽快就医,避免误诊或延误病情。
如何预防葡萄膜炎?
有如下危险因素或诱因的人群,更容易得该病:
1、头部、眼病有外伤的人群;
2、有熬夜、抽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
3、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的人群
4、患有眼部肿瘤的人群
所以,积极预防葡萄膜炎,可以做到以下几方面:
注意劳逸结合、不过度用眼、避免熬夜;
不要抽烟、饮酒;
增强体质,积极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
运动或户外互动等日常活动注意保护双眼,避免外伤;
不用不干净的手或物品揉擦眼睛;
对于自身患有免疫性疾病、眼肿瘤患者,需积极治疗或调节基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