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眼视光行业以青少年近视防控为主导,家长们对于小孩近视也有普遍的焦虑情绪。目前市面上常用的青少年近视防控方式除了OK镜(角膜塑形镜)、传统单焦框架眼镜、手术矫正之外,还有在家长圈中声名鹊起的“离焦镜”。
什么是“离焦镜”?
它是多焦点眼镜镜片一种,采用中心及周边近视离焦原理设计的框架镜片,佩戴该镜片后,可使儿童青少年视网膜周边的远视性离焦变为近视性离焦,从而抑制眼轴过快增长。适合年龄8岁-16岁的儿童青少年,及佩戴普通单光镜片度数增长过快的青少年。
因为它的近视防控效果接近于OK镜,佩戴却比OK镜更加便捷,因此离焦镜也被称为“鼻梁上的OK镜”。
“离焦镜”与传统“单焦镜”有何区别?
传统单焦镜只有一个光度,我们通过镜片看到的物体虽然可以清晰地成像在视网膜上,但周边的物体却成像在视网膜后面,人眼有自动调节机制,为了看清周边的物体,眼球会向后拉长使得周边物体的成像在视网膜上,因而会引起近视的加深。
有研究证明:如果能控制好视网膜周边的远视性离焦,对青少年近视的增长有30-40%的控制效果。所以离焦镜片应运而生,它设计原理是把偏离的焦点均匀地“拉回”到视网膜上,给巩膜发送“stop”的信号,切断眼球拉长的原动力,达到近视控制的目的。
国内离焦镜市场空缺,衍生山寨离焦镜市场乱象
离焦镜进入中国市场已有多年,但目前国内市场上仍以进口产品为主,庞大的市场空缺让国内很多眼镜厂家看到了商机,《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揭秘了山寨离焦镜市场的乱象:不少眼镜厂家以低廉的成本制造“山寨”离焦镜扰乱市场,这些离焦镜存在“疗效假、临床虚、套路深、价格乱”等诸多问题,对我国青少年的近视防控产生不利影响。
像日本豪雅、德国蔡司、法国依视路等离焦镜巨头品牌,正规医院渠道一副镜片的售价在3000~4000元,临床数据显示近视防控效果在 60%左右;明月镜片等国内企业以后来者身份进入市场,售价为2000~3000元,据明月镜片公布3~6个月的临床数据显示,延缓眼轴增长的效果为56%,延缓近视加深效果达68%;而在一些电商平台上,商家以“近视防控神器”为噱头,所售卖的“离焦镜”价格在几百到上千元不等。
某个商家声称他们的离焦镜近视防控效果达到 87%,延缓眼轴增长的效果为 76%,这个数据显著优于市面上主流大牌离焦镜,然而问及在哪里可以查询到临床结果时,客服却顾左言他,并未提供任何效果证据。
这些价格低廉的离焦镜到底从何而来?记者通过暗访眼镜工厂了解到,这些离焦镜是模仿蔡司“成长乐”制作的,叫“贝壳离焦”,这些镜片都没有做过临床实验,因此近视防控效果不明。它离焦量低,制作成本也就比普通镜片贵七八块钱,因此售价也低,他们的主要受众是一些想给孩子配离焦镜又舍不得花三四千元的家长。
佩戴离焦镜的意义,在于抑制孩子发育黄金期眼轴的增长速度,避免孩子发展成高度近视。然而不知情的家长和孩子们,会因为佩戴这类效果不明的离焦镜,错过近视防控的黄金期,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和伤害。
不同年龄阶段近视儿童,佩戴离焦镜的防控效果
2022年5月在《河南医学研究》报刊上发表的一篇关于《不同年龄阶段近视儿童佩戴多区近视离焦镜片的控制效果》的研究报告中,研究人员将佩戴多区近视离焦(DIMS)镜片的287例儿童,按照首次佩戴DIMS镜片的年龄分为3组:7~9岁为一组,10~12岁为一组,13~15岁为一组,比较3组儿童佩戴DIMS镜片前及佩戴6个月后眼轴的变化情况,分析 DIMS 镜片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控制效果。
从研究对比可以得出结论:7~9 岁组眼轴的增长幅度大于 10~12 岁组及 13~15 岁组(P<0.05)。10~12 岁组眼轴的增长幅度与 13~15 岁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10 ~15 岁儿童佩戴 DIMS 镜片后近视控制效果较 7~9 岁的儿童好。
总结:
家长们一定要认清离焦镜的配验是医疗行为,要经过散瞳验光、眼位、调节功能等一系列详尽的检查,因此一定要到正规眼科门诊配验。
其次想让离焦眼镜发挥它的最大作用,每天坚持佩戴10个小时以上防控效果会更好。同时家长也要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写字看书避免歪头斜脑,少点近距离用眼,多点沐浴阳光,才能让近视防控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林姿辰,许立波.明月镜片“3个月临床结果”引争议:国产离焦镜如何争霸近视防控市场[N].每日经济新闻,2022-07-28(004)
[2]李宣璋.历时两个多月深入调查近视防控“神器”每经记者揭秘山寨离焦镜市场乱象[N].每日经济新闻,2023-08-15(006)
[3]戴徐昕,胡安琪,马高恩,等.不同年龄阶段近视儿童佩戴多区近视离焦镜片的控制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杂志,2022,31(09):1570-1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