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玉霞
通讯员 周小莉
图/陈志强(另署名除外)
两地虹桥共架,民生工程齐推。
2023年7月6日,贵州省镇宁自治县妇幼保健院眼科中心的一间诊室内,70多岁的村民胡国亮一再感谢眼科医生让他重新看清楚身边的事物。于他而言,看清了世界,也看到了更多的希望。
为胡国亮治疗眼疾的这家眼科中心,是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政府牵手贵州省安顺市镇宁自治县、平坝区政府联手打造的众多东西部协作项目的其中之一。
两地结成东西部结对帮扶关系的两年多时间里,越秀区政府联同贵州两地政府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通过汇聚打通资源优势,围绕产业、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深化协作,高质量稳步推进东西部协作工作,共同绘就全新发展蓝图。
产业协作
立项目树品牌,有效提升“造血”功能
在盒马生鲜平台,产地为贵州的蜂糖李,1.5公斤装售价为89元,却受到消费者追捧。将高品质的产品卖出好价钱,和越秀区相关工作团队对当地的产业帮扶有很大关系。
“镇宁、安顺的蜂糖李属于当地特色农产品,我们对它的赋能工作,一是提升果子品质,通过链接华南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对当地果农进行技术支援,确保李子的甜度在14.5度以上;二是提高定位树立‘蜜思你’品牌,并通过立体推广为产品多渠道打开销路,帮助它们进入多个高品质消费平台是其中之一……”镇宁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粤黔协作工作队镇宁工作小组组长黎旭泰告诉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在黎旭泰看来,发展产业是增强脱贫地区造血功能、帮助当地群众就业的长远之计。

千年布依古寨高荡村在保留原有状态的同时焕发全新活力
依靠当地古村资源激发旅游活力,也是振兴当地经济的主要路径。
在镇宁自治县千年布依古寨高荡村,借助东西部协作500万元资金全新完善建设的篝火广场、露营基地及太阳能路灯等文旅配套设施的投入使用,令这个极具文化魅力的古村成为了网红旅游点。“6日晚上这个广场上还有3场篝火晚会,来自周边的自驾游游客比较多。在农历春节期间,每日进入景区的游客有1万人次。” 高荡村驻村第一书记谢世福介绍。黎旭泰说,在原汁原味保护好古村的同时,他们的工作重点是要让一个小时就能逛完村落的游客留下来,慢慢体验贵州的美好。除高荡村外,板袍村、茂良村、桐上村等三个乡村也被打造成了乡村振兴示范村,成为东西部协作新亮点。
篝火广场、露营基地投入运营后受到游客欢迎
在安顺市平坝区,产业帮扶一样有声有色。平坝区委常委、副区长董小林介绍,在平坝区“十里五万亩”蔬菜种植区域内建立了越秀·平坝东西协作共建农业产业示范园区。2021年和2022年,先后投入了东西部协作资金1850万元和1286万元,用于园区硬件和互联网软件建设,并为该园区引入企业、培育蔬菜品牌,成功注册有“芦兴牌”蔬菜、“鼎兴高山”大葱等7个特色商标。目前,“老嬢嬢”牌糟辣椒、豆豉,“天地和”牌生态瓜系列远销韩国、新加坡等地,在帮助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也增加了当地百姓收入。
“我们还有和贵州‘村超’一样火热的‘村BA’,”董小林向记者介绍,这是东西部协作挖掘篮球文化创新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径:与林书豪-李群篮球联盟在篮球裁判培训、篮球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引进东西部协作资金70余万元用于改装升级篮球馆……2022年7月为期半个月的“乡村振兴杯”篮球赛,共吸引约7万人次观众现场观赛,门票收入70万元,村集体收入42万元,带动附近村民餐饮、商超增加收入100万元,“在提振当地经济的同时,也是乡村文化自信很好的体现,更是社区治理极为有效的抓手,”董小林表示。
医疗协作
资金技术齐上阵,助力开设新科室
医疗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东西部协作项目实施以来,越秀区利用自身医疗资源优势,通过技术帮扶、人才培养、资金援助等全方位多角度的工作,为镇宁、平坝两地增开新的诊疗科室,护航民众健康。
在2021年投入使用的镇宁自治县妇幼保健院,新开设的眼科中心非常受当地民众欢迎。该院院长夏惠雨介绍,以前当地并没有专业的眼科中心,直至东西部协作项目引进了专业的广州康晶金眼科中心,当地民众才有了良好的眼疾就医环境。
记者采访的当天,进驻该院的来自广州的医疗专家周金长医生刚好为当地患者进行白内障摘除手术,娴熟的技术也令患者获得更大的安全感。“如果遇上疑难杂症的患者,我们也可以联系到广州专家专程来到贵州实施手术。”
广州的医生正在镇宁妇幼保健院的眼科中心为患者做手术
69岁的村民丁大富当天回到医院复诊,他感谢医生为其做了白内障手术,令其模糊了20多年的眼睛重新看得清楚。丁大富的普通话很不准,但“感谢”二字说得格外清楚。
丁大富和记者讲述自己治疗眼疾的故事
眼科中心的广州医生在为求医者检查眼睛
据介绍,自2022年11月15日起,该眼科中心就组织义诊、科普讲座、筛查等活动近百场,覆盖镇宁各个乡镇。确诊白内障患者高达428人,免费手术113台。患者手术后,视力明显提高。
与引进医疗机构开设眼科中心异曲同工的是,在安顺平坝区中医院,由越秀区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200万元建设的中医院正骨中心,也已于2022年11月日正式运营。这也是当地首家标准化、规范化的中医正骨中心。
正骨中心的王兴飞医生为患者检查骨伤 陈玉霞摄
来自越秀区骨伤康复医院的马玲医生(中)提醒包扎后的注意事项
7月6日傍晚时分,正骨中心的王兴飞医生在为一位年轻患者进行脚踝复位按摩,一旁的护师刘婷,则是负责正骨后的包扎工作。“正骨中心每两个月派遣一名医生、一名护士到广州正骨医院正骨科学习相关技术,进一步提高医护中医正骨的规范化操作和丰富临床经验。他们俩就是首批派往广州正骨医院学成归来的医护人员。长效的帮扶机制让我们可以更好地为平坝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平坝区中医院骨科主任朱灵军说。
平坝区中医院院长周贵军表示,和传统的开刀手术治疗骨伤相比,中医的正骨手法诊疗不仅可以让患者减少创伤,也能为他们节省大额的诊疗费用、缩短诊疗周期,是东西部协作项目带来的切实的惠民成果。
教育协作
精准教研,促进教改水平提质增效
随着高考放榜,吴维娜老师和另外两位老师结对帮扶的平坝第一高级中学又传出多项创历史新高的喜讯。
平坝一中校长付盛华介绍,今年该校实现本科上线新突破,本科上线709人,本科上线率67.65%,较2022年大幅提高近12个百分点。一本上线190人,较2022年的大幅增长54%,一本上线率达18.13%。“借力越秀工作组的名师力量,学校还开设‘黔中越秀班’,一举实现高分人数和高分位次双突破,2023年学校理科最高分656分,全省排位为492名,艺体类考生全省最好位次为23名,均创出近几年的新高。”
平坝第一高级中学今年高考成绩创新高
来自广州第三中学的吴维娜老师(中)深受学生们爱戴 陈玉霞 摄
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的精准帮扶提升,对平坝一中的师生们来说是最直接的受惠之处。来自广州第三中学的吴维娜老师(挂职平坝一中副校长)告诉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我们希望打破普遍存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变知识教学为培养专家思维。”当地化学老师朱老师提到广州名师带来的帮助,总结了“德”“能”“勤”“绩”四个字,里面包含了教师品德、教学技能、勤于交流学习及由此带来的学生成绩的提升。
对于学生来说,广州名师为他们带来的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式,让他们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受益匪浅。
支教平坝一中的张正文老师擅长将化学课上得很生动
东西部协作在教育项目上的落地,人才交流和师资培训也是重要的内容。以镇宁为例,2022年越秀区选派教育行政管理干部、校(园)长、骨干教师共10名到镇宁开展教育帮扶工作,镇宁县也派出相应的职位人员共18名到越秀区各类学校跟岗学习。同时,两地开通同步课堂、网络备课、网络研讨等网络学习培训的方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和共享。
就业协作
联动企业,“小车间”托起家门口的“致富梦”
走进平坝区安平街道塔南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同心小区的“临街商铺”,能看到一排排年龄迥异的工人在生产,频繁的“嘀嗒嘀嗒”伞骨加工鸡眼机打眼的声音,会提醒着这里是一个雨伞加工车间。
安平街道同心帮扶车间就在小区楼下,老人和“宝妈”都能实现家门口就业 陈玉霞 摄
81岁的王阿婆刚从医院出来,就直接来自己的工位上班了,她说自己负责将工友们做错的工序调整过来,“顺利时,每天能完成一大把的量,收入有28元。”年轻妈妈宋女士则是同心小区附近的居民,她也是一看到小区招聘信息就报名的员工,“就在家门口就业,自己可以随时照顾孩子,一个月可以收入2000多元,”她说对这样的状态感到满足。
81岁的王阿婆一有空就到车间上班
塔南社区党总支书记孙云娟介绍,同心帮扶车间目前共提供120多个岗位,只要是愿意工作的人,不论是老人还是宝妈,车间都可以提供岗位,让大家实现家门口的就业。员工们接到的雨伞订单,源自贵州省海枫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去年8月份时在广州市东西部协作支持下引进的。
小车间解决当地群众就业问题
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东西部协作项目在平坝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投入帮扶资金数243万元,启动实施帮扶项目2个,其中63万元用于安平街道同心小区安置点帮扶车间项目,180万元齐伯镇关口村易地搬迁苗族刺绣产业发展项目;援建帮扶车间数10个,共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1582人次,其中脱贫劳动力136人次。越秀镇宁共同培育、创建、扶持一批助力乡村振兴就业帮扶车间9个,帮扶脱贫劳动力实现1809余人就业增收(脱贫人口150人)。
“小车间”托起群众“致富梦”,也撑起了当地民众就业的一片天。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王敏
校对 | 潘丽玲